豬場的生產場長是豬場最重要的一個人,少了他整個豬場生產就會發(fā)生混亂。生產場長不像飼養(yǎng)員,今天走一個飼養(yǎng)員,其他豬舍的過來頂替一下,過幾天就能招來一個,但是生產場長走了,豬場可能可能短時間會癱瘓,現在各大集團最緊缺的也是生產場長,在豬場的日常管理中,生產場長哪個階段的技術都得會,哪里缺人,哪里需要支援,他都得過去頂崗。生產場長可以說是一個豬場的“萬金油”!
有人說,干過生產場長的人什么都能干。生產場長其實最主要的還不是他的技術,也不是他的管理水平,而是他的人品。人品不好的生產場長,豬販子給點回扣,他可以把懷孕母豬當淘汰母豬賣出去。這樣的生產場長能力越強,對公司的破壞性越大。所以要找人品好的生產場長,即使他的能力差一點,管理水平不行、技術水平不行,通過培訓和學習都可以慢慢提高,但是這個人心眼要是壞了,那可不是通過培訓能改變過來的。
另外生產場長要有責任心,半夜打雷了,第一個起來的肯定是生產場長。每天吃晚飯的時間,看天氣預報的也一定是生產場長。500頭以下母豬的豬場生產場長,可能技術水平高于管理水平,因為老板還會參與管理,而2000頭母豬以上的豬場,老板絕不會自己干;累死他也干不過來。這時候,對生產場長就要求管理水平重于技術水平,主要是管理人。
作為生產場長,即使你已經干了10年,也別指望可以整天坐在辦公室中,一天簡單的到現場溜一圈,豬就沒問題,這是不可能的。還要做到以下“六勤”。
第一、生產場長要“腿勤”。
一個600頭母豬自繁自養(yǎng)的豬場,假如每幢豬舍長度按100米計算,需要20幢豬舍。生產場長每天至少需要不定期的每個豬舍走3~4趟,這樣走下來,一天就是12~16公里,按微信步數就是20000步,生產場長的腿不到豬舍,是沒法發(fā)現問題的。豬場不是天天發(fā)生大問題,而是由一些小問題積攢起來發(fā)展成大問題。如果場長不去,就發(fā)現不了。生產場長如果每天沒有轉豬舍的習慣,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場長。
第二、生產場長要“眼勤”。
轉豬舍不光要看豬,也要看人,看設備。并且要看仔細,要善于發(fā)現問題,管理就是發(fā)現并彌補漏洞。
第三、生產場長還要“嘴勤”。
現場發(fā)現個別問題,當時就解決。發(fā)現普遍問題,當時就開現場會。千萬不能等問題積累了一大堆,再一個個地去解決,如果這樣,飼養(yǎng)人員就蒙了,他不知道改哪幾個錯。最理想的方式發(fā)現一個,解決一個,這樣持續(xù)一年,大家都知道該怎么干了,這個豬場的管理就好干了;最好的管理者,就是讓技術人員﹑飼養(yǎng)人員形成一種按你的思路去做的習慣。
第四、生產場長要“手勤”。
我剛畢業(yè)的時候,作為獸醫(yī),每天跟生產場長轉。每天到產仔房,一般都是飼養(yǎng)員喂第一次料的時候,豬一站起來,就要排便,生產場長一看見,就拿起掃帚幫忙掃糞,你想單元的飼養(yǎng)員會怎么想?場長都親自掃了,誰也不敢對產床的衛(wèi)生放松。
我當生產場長的時候,才20多歲,下面的人都不服,我告訴飼養(yǎng)人員就要達到這個標準,飼養(yǎng)員說他干不過來,達不到那標準,我就親自干了一天飼養(yǎng)員的工作,然后在下班的時候把我干的指給他們看,我對他們講,我是個大學生,沒有干過重體力活,我能干到這個程度,他們要是干不到,那就不能怨我。很多事情即使你看10年,如果沒有親自干過,說話往往沒有底氣。為了更好地管理別人,你就要干,你要學會并做示范。
第五、生產場長要“腦勤”。
養(yǎng)豬有什么訣竅嗎?我說沒有。
養(yǎng)豬有什么高科技嗎?有,但是不多,特別是在生產一線就更少了。要把豬養(yǎng)好,主要是四個字,一是“辛苦”,二是“思考”。為什么有的豬場,并沒有什么高學歷的人員,但是干得好,PSY可以做到27、甚至28,就是因為場長比較辛苦。養(yǎng)豬還要動腦筋,善琢磨。不怕豬活不了,就怕人不琢磨。你多琢磨,時間長了,自己就是養(yǎng)豬專家。
豬場努力的方向只能是飼養(yǎng)管理。飼料,搞營養(yǎng)的人會弄;豬病,豬場不可能依靠一把解剖刀就把藍耳病、PED搞定。豬場努力的方向就是飼養(yǎng)管理,尤其是管理。豬場的管理到位,人心齊,飼養(yǎng)員把豬當成他家的豬養(yǎng),這樣的豬場不能說不得病,但是得病的概率會很小,并且每次疾病的損失也小。
第六、生產場長要“耳勤”。
豬場大,生產場長不可能每個豬都掌握情況,你要多同員工,技術員交流。要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,然后再作自己的判斷。不能只聽一面之辭,兼聽則明。
總之,人品好,責任心強,又能做到“六勤”,你就是一個合格的豬場場長。管理的關鍵還是人,所以說,小豬場要以豬為本,大豬場以人為本,這是真正的悟道。愿本文能給各位啟迪。
(審核編輯: 豬豬俠)